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是位于中国南方的陆缘海,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近代有人从英语“The South Sea of China ”译为中国的南海、中国南海,并成为该地区在国际上的通用名称。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南海的平均深度是1212米,但最深处却有5567米。南海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中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属于中国管辖范围的也就是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平均水深1,212米。
中国南海国土包括大陆、岛屿和干出礁这些陆地及其沿岸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域,这些水域有人叫作“蓝色的国土”。
海南岛是南海上镶嵌的最大的一颗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万,于1988年正式成立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直接管辖南海四大群岛中的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现为三沙市)。海南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要道。千百年来,无数的商船途径这条水上航道,把中华的悠久文明传播四海,同时也带来了异国他乡的“奇珍异巧”。但是,天有不测风,数以千百计的商船又在茫茫水路之中埋藏。这不幸的灾难让我们扼腕叹息的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一窥古代文明盛况的契机。
考古动态
-
2013-10-28丘刚所长等参加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六次年会南海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于2009正式挂牌成立,系海南省博物馆内设部门之一,负责全省海域内水下文物的调查、发掘、研究工作。中心成立以来,已开展业务项目如下:华光礁一号沉船的调查、发掘。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环海南岛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查看详情
-
2013-07-01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参加2013年中国南方基建考古区域协作会议陵水移辇遗址是2007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沙丘遗址,目前该遗址的整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的文化面貌和特点,同时配合发掘简报的编写与发表,我们对移辇遗址出土陶器进行一系列的物理与化学测试实验--其中陶器孔隙率、吸水率和植硅石测试由我馆工作人员在文保实验室独立完成;陶器烧成温度和化学原料分析分别委托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查看详情
-
2013-06-09环海南岛海洋遗址考古调查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北海岸的东营港、北创港、东寨港和文昌县铺前港等地的波涛之中,隐蔽着72个“海底村庄”。这是300多年前的一次罕见的大地震造成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历史上唯一的一个陆陷成海的地震废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