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考古 海南考古 正文
落笔洞文化——海南史前文化的发轫 发布时间:2013-03-18 13:52 | 浏览次数:


落笔洞遗址外景
        

落笔洞遗址内景
落笔洞遗址位于海南岛最南端,三亚市东北约15公里的一座石灰岩孤峰南壁下的落笔洞内,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92年、1993年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
遗址属洞穴堆积,堆积物包括黄色砂质土、灰色砂质土、角砾、黑色土壤等多种类型的物质,分布在近110平方米范围内,由上而下包含三层堆积:第一层表土层,黑色土,含有大量蝙蝠粪便及历史时期文化遗物;第二层为文化层,灰色砂质土,包含用火遗迹——烧火堆,夹杂灰烬、土块、炭屑和烧制过的脊椎动物骨骼、贝壳、螺壳与烧石;第三层黄色砂质粘土,系早期洞穴堆积,含鹿类等哺乳动物化石。
第二层文化层中出土石器和骨、角、牙、蚌器等。石器以打制石器占据绝大多数,多为砾石石器,多为单向打击,双向加工极少,个别有二次加工痕迹,器类包括砍砸器、敲砸器、石锤、刮削器、石核及石片等。此外,出土少量磨制穿孔石器,均在器身中部对钻一孔,磨制较粗糙。骨、角、牙、蚌器以骨器最多,角器其次,少量牙、蚌器,器形不规整,加工技术不精,除个别器物在器身磨制修理外,多数仅在刃部加工磨制,器类有骨铲、骨锥、骨镞、骨矛形器、骨尖状器、骨匕、骨管、角铲、角锤、角锥、角尖状器、蚌尖状器、牙制品及一些加工材料。第二层螺壳的碳14测定年代为10890±100年。

 落笔洞遗址出土石器

落笔洞遗址是海南岛迄今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存,遗址中存在较多贝壳类动物遗骸,多为食用种,如蚶、牡蛎和螺等,此类海生软体动物的存在,说明海洋捕捞在落笔洞先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表明海南岛最早先民开发海洋的发端。落笔洞遗址出土石器以华南传统砾石打制石器为主,虽已出现少量磨制不精的磨制穿孔石器,但未出现陶器,尚处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阶段。



郝思德、黄万波编著:《三亚落笔洞遗址》,南方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