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展览 最新展览 正文
我们不一样——漂洋过海来看你! 发布时间:2023-04-21 17:04 | 浏览次数:

玻璃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充满神秘感,在宋元以前它的价值甚至凌驾于宝石、金银之上。在古代西亚、埃及、欧洲,玻璃一直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与黄金、宝石同值。它不仅是丝绸之路上贵重的交易品,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证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海南的小伙伴有福了!

海南省博物馆首次引进国外展品

325件来自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高颜值的丝路上的古玻璃器

已经漂洋过海

4月20日

“瑠光异彩——丝路上的古玻璃器艺术展”

在海南省博物馆二楼5号展厅

静候大家的到来


人头形挂坠项链

黎巴嫩或迦太基

公元前6-前5世纪

单柄壶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6—前4世纪


金带装饰瓶

意大利

公元前1-公元1世纪


凸脊纹装饰碗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1-1世纪

圆形磨花碗

伊朗

公元5-7世纪


水瓶

伊朗

公元9-10世纪


【展览亮点】


1.海南省博物馆首次引进国外展品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藏古玻璃器历史跨度长达2800年,涵盖古埃及、两河流域、地中海、西亚和中亚等地域,包括首饰、饮食等多种器物和建筑材料。

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的指导下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支持下,海南省博物馆积极协调海口海关和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海南管理处等多部门,用最快速度办理这批境外文物和展品通关、审核等手续,是一次创新之举,为日后海南省内博物馆引进国外展品打造了省博“样本”。



2.展品数量多,跨度大

“瑠光异彩--丝路上的古玻璃器艺术展”遴选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珍藏的325件/套玻璃器,分为“起源与发展”、“繁荣与飞跃”和“交流与影响”三单元,历史跨度长达2800年。展现技术革新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玻璃器如何从天然宝石的替代品成为功能多样生活器具,彰显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集中呈现丝调之路古代玻璃工艺的精华。


伊什塔尔之星挂坠

  北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14-前13世纪

该图案表现的是带有八条光芒的金星,每条光芒之间均匀分布着圆点装饰,该图案是古巴比伦自然与丰收女神伊什塔尔(Ishtar)的象征,伊什塔尔同时也是主司爱情、生育及战争的女神,井与金星有关,因此伊什塔尔之星也象征着金星。


项链

北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16-前13世纪

在开放模具上镶上大量的深浅不一的蓝色玻璃制成方形串珠,并辅以管玉、圆珠等其他各种形状的珠子组成项链。串珠表面有条纹,上下有两个孔贯通。早期玻璃多为蓝色,据说是为了模仿珍贵的绿松石和青金石的色彩。

细首尖底瓶

北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15世纪

以硬核成型法制成的玻璃香油瓶。在风化后呈现出浅褐色的玻璃胎体,装饰着白色和黄色的玻璃丝,趁热用细小的工具朝一个方向用力划动,便形成弯曲连缀的纹路。


筒形瓶(化妆小瓶)

伊朗

公元前6﹣前4世纪

在深蓝色的玻璃瓶身上缠绕淡蓝色的玻璃丝,削去表面使其凹凸不平。一般认为是装眼影粉(在埃及和西亚为了防御强烈的阳光和蚊虫叮咬将眼周涂黑的眼影粉)的容器。

凸脊纹装饰碗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1-1世纪

用蓝色透明玻璃制成的凸脊纹装饰碗,脊状纹饰高高隆起。根据热垂下法制作而成,边缘和内面被打磨光滑,受风化的银化膜呈现出彩虹的颜色。

千花纹盘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1-1世纪

千花纹盘使用了红白色、黄绿色和深蓝色的马赛克玻璃片,将玻璃片按照理想设计图案平铺后加热使之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玻璃板,再将玻璃板置于覆钵状的模具上再次加热,通过热下垂法成型。由于玻璃加热时马赛克片自由融合在一起,让成品的纹样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和流动感,是自然之力与巧夺天工的创意技术的完美结合。

水瓶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3-4世纪

吹制玻璃工艺制成的水瓶。由于长期深埋土中导致表面银化,呈现出彩虹般的金属光泽。注水口的部分被制作成了圆形,在口部和细长的颈部有青绿色玻璃制成的环。


3.展陈设计由深至浅

325件玻璃制品中,每一件都颜色高级,造型各异,玲珑剔透,各有韵味。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这些展品,海南省博物馆参考绿松石和青金石的颜色,按照“深蓝-浅蓝-浅绿”颜色进行板块区分,并分“起源与发展”“繁荣与飞跃”“交流与影响”三个主题进行玻璃制品的展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玻璃曾经是与黄金和宝石比肩的奢侈品。一抹玲珑的色彩由浅及深,它们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玻璃制作工艺,更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遥远年代人类的文明程度。4月20日,欢迎您来展厅,遇见这些「瑠光异彩」的美!


展览名称:“瑠光异彩——丝路上的古玻璃器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0日-7月20日

展览地点:海南省博物馆二楼5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