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扇窗,
打开窗,人们可以触摸海南岛的历史汪洋,
还是这扇窗,人们嗅到了世界文化的芬芳,
——这扇窗,就是年轻的海南省博物馆。
序·落成
海南省博物馆筹建于1984年,1990年正式下文批准成立,1996年增挂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牌子,两者合署办公。2004年下半年,海南省文化公园的整体建设方案出台,其中海南省博物馆占地60余亩,2005年12月海南省博物馆基建工程开工奠基。直至2008年11月15日,海南省博物馆一期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彻底结束了20年来有馆无舍的筹建历史,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2012年12月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开工,2017年5月18日二期落成开放,2018年2月8日一期提升改造完毕正式全面开馆。
至此,海南省博物馆作为海南省唯一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建筑面积共44500平方米,拥有20个展厅,年均举办展览近50个,年平均接待观众70万人次。海南省博物馆以其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地标性建筑、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成为展示海南独特自然、瑰丽人文、悠久历史的重要平台。
海南省博物馆外景
壹·一赋成展通古今
明太祖朱元璋敕曰:“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百年后海南明代才子丘濬依此著《南溟奇甸赋》,赞誉家乡的山川名胜与风土人情。时至今日,海南省博物馆巧以《南溟奇甸赋》为纲,开设全新展陈,编创“赋”体展陈体系,由三大基本陈列:“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 “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两个专题陈列:“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江山有待——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遗陈列”“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组成的完整展陈体系,其中“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荣获了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该系列展陈以独特的展陈体例、丰富的文物展品、全新的高科技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海南历史、文化、风情、陆产海游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社会公众呈现了一道别具风情的文化盛宴。
开馆十年来,海南省博物馆深度发掘本土文化资源,遴选馆藏精品,策划举办了“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回望大明——海瑞生活的时代”“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武装斗争文物史料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成就展”等原创展览。其中,“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自荣获“第十届(2011-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后,扬帆北上开启全国巡展,陆续赴北京、河南、四川等省市十余座博物馆进行展出,展示了我国南海水下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的丰硕研究成果。同时,积极引进各省市博物馆及社会各界精品展览,为广大观众打造多元文化艺术交融的平台。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
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
贰·社会教育持续创新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海南省博物馆奉行观众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向观众提供开放性,公益性、优质性的文化服务。
做好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海南省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不局限于单一讲解词,而是根据观众分类编写多个版本,如中文版、英文版、少儿版、团队版等,争取“因人施讲”。社教工作也在实践中摸索尝试,不再局限于单一模式,而是打造“展览+活动”“节日+活动”“巡展+活动”“宣讲”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社会教育活动,传播历史和科学知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共建基地、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走进博物馆,快乐过暑假” “考古小能手”“遇见·青花”“攀丹书院”等系列特色社会教育品牌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劳动手工相结合,传统艺术和中外文史相结合,主动参观和亲身体验相结合,为各类观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博物馆。此外,海南省博物馆还将馆藏精品、文物热点通过巡展的方式,送到各市县社区、学校等地,并历时两年完成海南环岛巡展,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
十年社教付出,点滴积累收获。2014年《我是小小航海家》亲子活动入选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列”。2015年全国第十七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决定,授予海南省博物馆“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带你走进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一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
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
首次举办中秋之夜
暑期课堂古代少儿班广受欢迎
流动博物馆走进校园
叁·文物保护推陈出新
文物的保管、修复、征集是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十年来,海南省博物馆认真开展文物普查、保护管理、文物修复和藏品征集等各项工作,有效对文物藏品进行了科学专业的保护。
在藏品保管工作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适合本馆特点的规章制度,使藏品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十年来,海南省博物馆完成了一二期库房的建设工作,为馆藏文物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完成了馆藏一、二、三级文物的文物信息调查工作及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根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要求,完成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古籍平台著录、目录编写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完成了海南省博物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善藏品档案及藏品管理系统,为馆藏文物的研究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多次配合省外各博物馆陈列展览,借展相关文物,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海南省博物馆的文物精品,加深对海南省博物馆的了解和认识。
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海南省博物馆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学习培训及实践,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修复队伍,并成立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对“华光礁Ⅰ号”出水文物中的陶瓷器、船板、铁器以及馆藏文物等方面完成较好的保护修复工作。至2016年,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圆满完成了陶瓷器、铁器和船板(Ⅰ期)的保护修复工作。“华光礁I号”出水木船的保护处理是国内第一例,其为我国海洋出水文物的保护提供了借鉴及经验。本着“立足本馆,服务全行”的理念,在做好馆藏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同时,近年来还主动帮助各市县博物馆修复文物,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目前,海南省博物馆拥有各类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内容涉及陶瓷器、石器、金属器、书画等,其中以南海文物和海南历史民族民俗、华侨文物最居特色,如黎族龙被、《琼黎风俗图》等较高级别藏品。十年来,海南省博物馆不仅赴各地调研、征集文物,而且下乡走村窜寨,大量走访各个收藏家和文物市场,竭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馆藏内容。
黎族龙被
![]()
青白釉花口风首壶
![]()
琼黎风俗图
肆、考古发掘喜获成果
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海南省唯一具有考古领队团体资质的单位。经过十年发展,现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6人,水下考古专业队员12人,打造出一支业务领域全面、专业技术过硬、人才队伍较强的考古队伍。
十年来,海南省博物馆圆满完成了海南省内所有大型基建考古项目,东环铁路、西环铁路、环岛天然气管网、红岭水库灌溉工程等一个个重大工程,都活跃着考古队员的身影。同时,积极开展多项主动考古研究课题,包括“昌化江流域史前文化调查”“海南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调查”“海南古代窑址调查”等,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的“海南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荣获“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发掘填补了海南史前考古的诸多空白,为初步构建海南东南沿海史前文化序列奠定了基础。琼中水会所城址的发掘,为研究明代海南岛城址特征和黎汉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考古证据。定安明清县衙的发掘,再现了海南明清时期官署建筑的原貌。
2008年,海南省博物馆增设部门南海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负责全省海域内水下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和水下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先后参与完成海南本岛沿海和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西沙华光礁I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和出水文物保护,南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调查,西沙珊瑚岛I号沉船遗址发掘,西沙金银岛I号沉船遗址发掘,西沙甘泉岛遗址调查和保护规划编制。探索开展基本建设项目中的水下文物保护,协助开展水下文物保护执法巡查,参与国内多项重大水下考古项目,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航线、贸易网络等主动性研究。截止目前,发现确认的水下文化遗址共有1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的水下考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掘华光礁 I 号南宋沉船遗址
五、学术研究彰显水平
基于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海南省博物馆通过提供大量培训学习机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夯实科研工作基础条件,科研成果不断增加,学术水平及影响力逐步提升。曾参与完成国家文物局重点课题——“华光礁I号”木船及出水文物保护工程,其被列为“十二五”国家出水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取得的成绩显著,保护修复效果良好。此外还完成了《华光礁出水青白瓷表面凝结物的去除方法研究》《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出水石雕文物的保护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并申报相关发明专利。
十年来,海南省博物馆编辑出版的《南溟奇甸展陈系列丛书》《海南省博物馆图录》《环海南岛明清时期海防设施考古调查报告》《“华光礁Ⅰ号”出水陶瓷器的保护与修复》《海南出水铁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海南省博物馆论文集》等著作,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此外,曾举办的“国际博物馆安全应急高级研讨班”“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中国南海出水古陶瓷与南方色釉陶瓷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增强了在学术研究交流方面的作用和能力,为今后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也是海南省博物馆开馆10周年,同时也是展陈提升改造后全面开放的第1年。为此,海南省博物馆特与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当代中国博物馆策展人论坛”,并策划举办“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原创展览,通过系列活动展示十年建设的点滴成果,与社会各界共襄此次文化盛典。
自开馆以来,海南省博物馆克服起步晚、馆藏文物薄弱、人才缺乏等困难,厉精图治,专注于提升整体业务水平。历经十年磨砺与打造,如今的海南省博物馆因造型独特、展览活动丰富,已成为省会海口乃至全省的地标性建筑和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是展示和传播海南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和南海海洋文明的重要窗口,在海南建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港)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贡献。十年寒暑磨一剑,且于今朝露锋芒。以第一个十年为基,海南省博物馆将不忘初心,亮剑未来,在今后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创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