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5日
海南省博物院迎来开放十周年华诞
举办十周年特展等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馆庆活动
一、“当代中国博物馆策展人论坛”
值海南省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南溟奇甸”系列展陈全面开放之际,我馆拟定于12月14日—16日与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当代中国博物馆策展人论坛”,将以“当代中国博物馆策展理念与创新”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当代博物馆陈列展览发展之路。
论坛内容:论坛分三个议题
(一)“生命之树常青——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创新”
着重讨论中国博物馆的生命之树——基本陈列的模式及其发展方向。
(二)“常设且常新——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策划”
主要探讨如何丰富当下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尤是临时展览、巡回展览的策划和馆际间的展览交流等。
(三)“红花配绿叶——博物馆展览文创及其他配套系列的策划”
探索展览一篮子配套活动、推介和文创等的策划。
二、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特展
追与寻(序)
德国学者汉斯•史图博于1931年、1932年在海南岛进行民族学调查,并成书《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其后翻译成日文、中文等,译作《海南岛民族志》。海南博物馆依此线索策划《灯下故人——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展览。
展览之由来已久,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在上世纪80年代于南京博物院浩瀚的历史文献中,敏锐捕捉史图博所拍摄的海南影像,因这一偶然发现的文物线索,使得今天的让我们能够呈现一个完整的展览。我们还要感谢故宫博物院、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在尘封的文物档案中,把史图博所征集的文物一一对应,重新回到海南。
汉斯·史图博(Hans Stübel),1885-1961,德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将人生的大半时光留在中国同济大学传道授业解惑,并利用假期深入中国各地进行民族学调查。
海南省博物馆立足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定位,发挥馆际交流优势,跨越北京、南京、台北等地查阅文献,文物研究,终将史图博先生1931、1932年两次海南民族学调查成果再现,展览通过“讲故事”的手法,通过史图博其人、史图博其事、未了的故事等三个单元,深入浅出,向公众娓娓道来,87年前的海南岛故事。
时间:12月15日—2019年1月15日
地点:海南省博物馆历史馆5号展厅
三、文创系列活动
1. 黎香.传承——庆十周年雅集活动
沉香,香中魁首也。“沉香别院”系海南省博物馆沉香馆(海南沉香文化陈列)中一香道演示互动陈列场所,其以“黎香传承”为主题,通过一场别具一格的品香过程来呈现中国香道,其间还辅以中国插花艺术、古琴演奏等雅人雅事。而别院之布置皆以海南省博物馆所藏寓有美好祝福之文物或海南文化元素为主,运用陈列展示和互动演示,充分体现海南岛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积淀,并为海南省之未来广大前程予以寄语与展望。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5日10:30-12:00
活动地点:海博一期二楼沉香馆·沉香别院
胡乔匀(小喬香事主人、海南沉香文化传承人)
孙雯雯(东方人文美学践行者、 中国插花艺术研修者、文锦文化联合创始人 )
张简(古琴管派第四代传承人、师从国际古琴演奏家乔珊先生、新浪优美文古琴频道总编)
2.鸣锣开唱——共庆海博十周年琼戏活动
一方水土一方戏,一方戏曲一方情,琼戏听得是熟悉的乡音,忆得是浓浓的乡情。喝茶赏戏,以旧“唤”新,感受海博十年来的成长与蜕变。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5日10:30-12:00
活动地点:海博一期三楼琼戏台
节目预告:
2018年12月15日(周六) | ||
序号 |
节目选段 |
表演者 |
1 |
《张文秀》选段“闺劝” |
阮丹青 吴海燕 陈彩妮 |
2 |
《和亲风云》选段“强忍悲痛离宫廷” |
周云 |
3 |
《孟丽君》选段“愁思过度难入梦” |
潘戴林 |
4 |
《三看御妹》选段“手拿碧桃祷告上苍” |
陈素珍 阮丹青 |
5 |
《凤冠梦》选段“惜情” |
刘修修 陈彩妮 |
6 |
《汉宫春秋》选段“水殿风和拂幽香” |
陈川宇 |
7 |
《刁蛮公主》选段“郎君他多潇洒” |
薛蛟 吴丽珊 |
8 |
《荔枝换红桃》选段“殉情” |
吴银发 林明妹 |
注:节目详情若有变动,以当天演出为准。
3.非遗“四个一”之琼工坊非遗活态展演活动
不同的技艺,一样的传承。将传统手工技艺透过橱窗,通过技艺传承人的手,灵活的展现在公众面前,让公众与传统手工技艺零距离接触,深刻感受海南文化的魅力与厚重。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5日
活动地点:海博一期三楼琼工坊
4.非遗“四个一”之琼崖村系列表演
观看古老黎族的庆典活动,庆祝海博十周岁。全方位重现旧时活动场景、还原旧时庆典活动。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5日
活动地点:海博一期三楼琼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