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广东省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分别来到我馆就海南出土铜鼓相关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广东省博物馆主编的《中国——东南亚铜鼓•广东•海南卷》大型图录正在紧张编写中,我馆是收藏海南出土铜鼓的重要机构,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阮华端一行前来我馆进行调研并商洽图录出版事宜。广西民族博物馆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记录与研究”委托,承担“岭南铜鼓数字化记录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任务,因此副馆长农学坚一行课题组成员来我馆开展铜鼓调研工作。
三馆座谈会
27日下午,双方参观完我馆展厅所展示及库存铜鼓后,我馆王辉山副馆长在艺术馆会议室主持座谈会,我馆保管部主任高文杰、副研究员王静参与会谈,三方代表就三地所出土铜鼓的形制、出土地、来源等相关信息进行交流。
“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厅内展示铜鼓
我馆现藏铜鼓5面,均为汉代铸造,主要发现于海南岛西部、南部一带,在形制上分属北流型、灵山型和石寨山型。“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厅内展示最大一面铜鼓高65厘米,面径100厘米,底径101厘米,腰围270厘米,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出土。青铜铸造,汉代北流型铜鼓。鼓面铸四只立蛙,蛙身长3.7、高2厘米,三只逆时针,一只顺时针站立。鼓面正中铸太阳纹八芒。鼓身三段,铸等距离弦纹,构成晕圈。附圆形环状耳两对,耳跟部各铸三芒。鼓足外侈。此鼓形体巨大,铸造精良,形状规整,保存完好,是南方少数民族的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