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对海南省博物馆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四年前的11月15日,全国最后一个省级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建成开放,喜迎八方来客。
海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成立,两者合署办公。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博物馆工程终于2005年12月21日开工,2008年3月底完工交付使用。2008年11月15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25000平方米,将建设“华光礁Ⅰ号”沉船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美术作品展示厅、安(消)防控制中心、学术报告厅等,目前已经进场施工作业,预计两年半后建成投入使用,它的建成将是海南省博物馆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开馆以来,海南省博物馆备受各界关注,得到大力支持。截止2012年10底,共接待海内外观众近370万人次,远远超过当初预期的年接待观众30万人的规模。
海南省博物馆也因为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表定和上级表扬:今年5月,丘刚馆长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7月,海南省博物馆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丘刚馆长代表海南省博物馆赴京与会,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并接受表彰;8月,海南省博物馆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已通过所有评估科目,有望成为海南省首家国家一级博物馆。
实施精品战略,办好精品展览。四年来,我们在做精做好四个基本陈列的同时,精心谋划,多方奔走,策划主办或引进了160余场临时展览,特别是根据省文体厅工作部署而策划的年度十大精品展览,每一个展览的推出,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产生轰动效应,成为岛内媒体集中报道的焦点。如2009年举办的“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精品(海南展)”,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同年举办的“龙行天涯——四川自贡侏罗纪恐龙展”,每天观众接待量超过了3万人、 2010年举办的“皇家珍宝——故宫藏清代御用金银器(海南)展”、 2011年3月推出的“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研究院考古所成立60年成果荟萃展”、2012年举办“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新世纪巡展”、“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大师系列展.齐白石”等展览,无一例外地都引起了轰动,成为岛内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可见海南省博物馆坚持奉行的精品展览的战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同和认可,成效十分显著。
创新展览形式,办好流动博物馆。我们创新工作思路,精心策划,认真筹备,从2010年4月开始,启动了送展览到市县基层,到西沙海岛,使那些无法来或没有机会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切身感受到现代博物馆展览的独特魅力。为了搞活展览,丰富展览形式,我们在巡回展出中以通过排练节目,以说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展览内容,使广大观众能看的清楚、看的明白、更看的津津有味,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到2012年10底,我们的流动博物馆已基本上走遍了全省所有市县,并两次登上西沙永兴岛,把博物馆的展览送到戍守边疆海岛的战士身边。
与此同时,我们继续通过厅网站、博物馆网站和各大新闻媒体发布展览信息,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展览情况;与部队、学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者活动,使我馆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组织开展“探秘华光礁一号沉船我是小小航海家”、“再现恐龙—探秘远古大陆”等系列亲子家庭社教活动,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会乐趣,增加青少年对博物馆的认识和参观兴趣;并邀请福利院小朋友走进博物馆,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
文物征集突出特色,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海南是华侨大省,海外华侨众多。充分体现华侨特色,是省博物馆收藏办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开馆以来我们征集到了澳门、新加坡的我省籍华侨捐赠300多件重要文物,突出了华侨特色,丰富了馆藏文物。与此同时,我们特别关注海南地方特色的文物和藏品,四年来共征集国家级、省级海南版画家的作品50幅(件),为弘扬海南独特的地方文化做出了贡献。仅2012年,我馆通过社会征集、民间捐赠等途径征集藏品金30件,其中包括苗族发绣作品《琼黎风俗图》、《海南风情图》以及黎族服饰、树皮布等,极具地方传统文化价值。
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文物局划拨海南省博物馆1000多件珍贵文物,已于11月7日在京举行了交接仪式,并于11月11日首批120件文物安全运抵海南入藏海南省博物馆。
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初步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开馆四年来,省博物馆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千方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我馆在厅党组和省人劳厅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引进多名文博正高、副高、博士和硕士,分别充实到考古、水下考古和文物科技保护等专业技术岗位。如今,这批人员已逐渐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在此基础上,我馆的学术研究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推动了博物馆的业务建设,开馆四年来,我们已编辑出版《海南省博物馆图录》、《海南省博物馆论文集》、《海南省文博学会文集》《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等学术研究成果多部。
文物科技保护迈出坚实一步。随着“华光礁Ⅰ号”沉船的成功打捞,沉船的保护和复原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关专家的支持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使“华光礁Ⅰ号”沉船的保护和复原工作,扎实稳步的推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在海南省博物馆一睹八百年前南宋古船的真实风貌!
高度重视文物安全,未雨绸缪杜绝隐患。文物安全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确保安全无事故。由于我馆是四面通透的开放式建筑,对夜间防护颇为不利。针对这个特点,我们组建了一支夜巡队,专门负责夜间巡逻,和保安人员、安防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一道,组成了多层防护圈,以保证文物和馆舍安全。今年11月我们参与承办了“2012(海口)国际博物馆安全应急高级研讨班”,邀请国际博协安全委员会多名专家授课以及全国各省博物馆领导参加,围绕当代国际博物馆安全应急的一系列热点与难点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客观分析和应对研讨,并邀请与会代表参观我馆安防系统,为加强我馆安防工作出谋献策。
海南省博物馆是一个年轻的新馆,经历四年的磨练和一系列工作实践,终于用稍显稚嫩的双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作为新馆,我们刚刚出发,前途遥远,充满挑战!但是,我们坚信,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迎接属于海南省博物馆的、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