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博物馆于2008年11月15日正式开馆,至今,已走过了三个春秋。公共服务部作为海南省博物馆的“窗口”部门,代表了博物馆的形象,三年来在馆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公共服务部全体员工精诚团结,取得了成绩,总结了经验,为我馆未来社教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15日 海南省博物馆喜迎开馆三周年
并隆重举行《大海的方向——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开幕仪式
一、讲解接待
讲解接待是公共服务部的主要工作,公共服务部现有讲解员12人,商品部服务人员2名,主要负责我馆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展览的日常讲解和接待服务工作。2011年我馆共接待各类观众近70万人,自2008年11月15日开馆至今,我馆累计接待观众30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及中小学生观众近107万人次;团体观众93万人次;零散观众97万人次;外籍观众3万人次。其中接待来自20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宾近300人次,省厅级以上重要接待200余场,近400人次,并圆满完成接待任务,讲解员累计讲解超过5000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支持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较好的完成了开馆三年来的讲解接待工作。
三年来我部共收到各类观众留言近7000条,表扬信10余封,观众们通过留言的形式及时的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部也及时对观众留言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回复,对观众指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绝大多数的观众对我馆三年来的成绩表示了认可。
二、社教活动
公共服务部在完成好讲解接待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截至2011年底,我馆共举办各类专题展览120余场,深受观众喜爱。为积极配合展览开展,提升展览效果,公共服务部结合展览内容,先后开展了儿童绘画、征文比赛、模拟考古、少儿英语角等社教活动,丰富了展览内容和形式,同时公共服务部还针对展览内容自行设计了种类多样的文化产品和展览宣传图册,满足了观众的参观需求。公共服务部举办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心助残等活动也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三年间,由公共服务部牵头,我馆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91669部队,海南经贸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政法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等省内知名高校建立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优势,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三年来,公共服务部的志愿者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了让志愿者在博物馆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公共服务部先后对来自省内高校的近百名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为建立海南省博物馆志愿者协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的落实“三贴近”的政策,让博物馆的社教服务工作开展的更加广泛、更具影响力,在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公共服务部门多次组织巡展下基层活动,把展览搬到市县、乡镇、部队、学校进行巡回展出。从西沙的岛礁到五指山脉的偏远山区,足迹几乎遍布全省,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细致的讲解再加上讲解员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海南的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使公共文化资源真正的服务到基层群众过。
三、团队建设
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讲解队伍,在馆领导的支持下,公共服务部还定期对讲解员进行业务培训,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前来授课,定期组织讲解员赴国内知名博物馆学习交流,经过三年工作的经验积累,极大的提高了讲解员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也为馆内其他部门输送了大批业务人才。
开馆至今,公共服务部讲解员曾多次参见国家级、省级的大型活动并负责接待、培训、主持、讲解等工作。2010年公共服务部讲解组组长刘振忠、魏玮参加全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圆满完成讲解工作,并荣获“优秀个人”表彰。在首次参加的“帅府杯”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讲解大赛中,讲解组组长刘振忠荣获三等奖,魏玮荣获优秀奖,受到组委会和与会代表的赞扬和肯定。2009——2011年间,公共服务部还多次举办演讲、讲解比赛,以促进讲解员业务水平提高,另有多名讲解员在省内组织的演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孙雪冬主任的带领下,部门人员创编了期刊《海博宣教》,此书详细记录了海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为馆内外人员了解认知海南省博物馆和我部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文本资料,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经过三年的经验积累,海南省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工作上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共服务部全体员工将戒骄戒躁,信心满满的迎接下一个更加精彩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