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即归途——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图文展
展览配套书籍
汉斯·史图博(Hans Stübel),1885-1961,德国民族学家、同济大学生理学教授。他自1924年2月来华任教,至1951年5月返回德国,他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留在中国,传道授业解惑,并利用假期深入中国各地进行民族学调查。浙闽交界的畲族地区、粤桂相邻的瑶族地区、云贵两省的苗族及傈僳族地区、甘肃的蒙古族及藏族地区、海南岛的黎族地区,都曾留下史图博的足迹。
1、史图博学术背景
史图博先生1885年6月19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 先后在德国耶拿、莱比锡、慕尼黑等地学习医学;1908年通过医学国家考试;1909年获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5至1923年任耶拿大学生理研究所副教授;1924年春应聘至同济大学任教;1951年5月返回德国;1952至1954年在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哲学系讲授民族学;1959年被埃尔兰根大学聘为哲学系民族学教授。在中国27载,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医学人才,除了生理学之外,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类学,尤其是东方民族的人类学研究。每到一地,他便深入民间,探询民族风俗,收集研究资料,留给后世有大量针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成果。包括人种渊源、民族历史、经济状况、饮食服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少数民族语言、民间歌谣、生态环境和植物分类等。2、史图博黎学研究
1931年至1932年,史图博两次来到海南岛,深入五指山地区,全面考察黎族文化。第一次考察后,史图博撰写完成了《海南岛人种学考察报告》。第二次考察中,史图博对黎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撰写的《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中文名为《海南岛民族志》)德文版于1937年在柏林出版。
《海南岛的黎族——为华南民族学研究而作》
《海南岛民族志》是运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方法对黎族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黎学专著,其内容包括黎族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该书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对海南岛以黎族为主的各民族进行了全面具体的研究。此外,该书还收录了260张彩色照片,是当今黎族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影像资料。 在历史宏观视野下,史图博的研究对中国民族学领域有着重要贡献和积极意义。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在海南所作的民族调查、文物搜集及相关研究,对黎族研究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奠定了海南黎族分类的基础,他采用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与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仍对现今的田野调查有着指导意义,中国学者称史图博为“中国黎学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