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5年11月13日-15日
展览地点:二楼3号展厅
董旭,1941年出生于河北磁县,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79—2008年先后在河南大学、海南大学、郑州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担任教授1979—2001年创建河大、海大两校版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委员。
多幅作品先后入选国家和省市及国际展览并获奖,应邀参加捷克、乌克兰、波兰、美国、意大利等地的藏书票专题展;多幅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英国教育学会、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出版《风景素描写生技法》、《董旭画集》等个人专著;1995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
过河 版画 | 董旭
热土笔墨热土情
文/董旭
我是1988年调入海南大学任教的,刚到新地方,人生地疏,语言不通,多少都有些失落感。但是,经过一两年在工作中与同行、学生的接触,特别是多次到五指山等地写生,渐渐地爱上了这片热土。这里的人民不仅朴实、厚道、待人诚恳、且乐于助人、一诺千金,从不计较得失。记得每年外出写生和指导毕业生创作,我都主动要求担当,多次与黎族同胞接触,深深地被他们质朴、豪爽所感染,不仅画了大量的速写,还创作了不少好作品,如版画《黎寨秋韵》、《黎家女》、《大日头》、《过河》、《热带雨林》、和藏书票《黎族风情》之“秋韵”、“纹面”、“黎族妇女”系列和《热带水果》系列等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获奖。
在海南大学执教,除了任美术系主任,主抓美术教学外,还与同志们组建了版画专业,培养了不少专业骨干,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先后刻出了《解放海南》组画和《骑楼》系列等诸多作品。
2001年退休,我提笔画起中国画。在郑州大学执教时,十上太行山采风写生。汶川地震后,推掉一切外聘,专心致志放在中国画写生与创作上,特别是近几年,每年都坚持外出写生半年多。春天先到四川、天气转暖后,向北经陕西、山西到太行山上,一路走,一路写生创作,几个月作画百余幅,直到秋凉才回海南。
秋冬时节,在海南写生和搞创作。多次到定安、屯昌、五指山和海口周边的火山口一带采风写生,先后创作了多本国画册页和长卷《榕树》等多幅海南风情作品。
前年,应朋友之约,到苏杭一带参加笔会活动,不曾想碰上了雾霾天气,大晴天灰蒙蒙一片,令人窒息。当然,在北京、河南等地写生时也常遇到雾霾,但我们“吃住画”都在山上,感觉甚微。而杭州之行,使我体会到,海南的天,海南的水,真是太好了。过去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看应该改为“海南胜苏杭,海南是天堂”。生活在海南岛的人民是最幸福的了,有了这样的感触,我才画了《长寿之乡》的大作。
如今的海南,交通便捷,出行方便,不少景点、山区都有乡村旅馆,给我们喜欢到野外写生的人提供了诸多的方便。
去年12月上旬,我到七仙岭写生就住在景区附近的农家旅馆里,房东非常热情,每天早晨都用车把我们送到景区门口,景区方面也很是照顾,跟去的人买通票,可自由出入。一连数日,画了《根抱石》、《榕根》、《山泉》、《写生七仙岭》等多幅四尺整张作品。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植物丰富奇特,美不胜收。热带雨林充满了神秘感,有画不完的素材资源。这里是我后半生的落脚地,也是我的故乡,虽然过去画了很多海南题材的作品,但感觉还够,有待深入和精磨细雕。因此,我计划尽早地把创作重心转移过来,将二十多年积累起来的感受与素材,融汇新的创作理念和技术变化,用画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回报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