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动态 琼博动态 正文
新展解读 | 1400年大唐长安城市图景,正在加载中... 发布时间:2021-12-17 10:28 | 浏览次数:

西周沣镐二京作都

秦末汉初封地得名

早在西汉隋唐称都

隋开皇二年建大兴

唐永徽五年筑外城

2021年12月11日至2022年3月11日

海南省博物馆·历史馆一楼特展厅

“长乐未央——大唐长安文物展”

为让观众对古都长安

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海南省博物馆

特别策划展览解读系列

 

你准备好了吗?

1400年大唐长安城市图景

正在加载中

......


 

荡荡八水绕长安 滋蕙春华秋实

大唐长安城依水而兴、山川环固,原野开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渠引河织,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漕运繁忙、舟揖浩浩,经济供应线与军事运输线川流不息。凭借着有利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建成了宏伟壮观的汉长安城与隋唐长安城,也成就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1.jpg

长安位置图

 


百千家似围棋局 东西商贸繁荣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唐长安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经不断扩建修缮,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城墙高一丈八尺,约合今六米左右,宽厚度不等,约在九至十二米左右。

大唐盛世,国力强盛,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伟、壮大的都城。唐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由宫城、皇城、外郭城组成,以一百五十米宽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一百零八坊呈轴对称分布,皇城与宫城分布在长安城北侧,都城规划遵循坊市制度,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分开。


2.png

唐长安城平面图


正如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在长安城郊的观音台,远眺长安所见:城内千家百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笔直的街道将城市分割的如同菜畦,远远望见百官上早朝时所持的灯火,像一条星宿般徘徊在大明宫前。

长安城内,以太极宫(西内)、兴庆宫(南内)和大明宫(东内)规模最大,称为“三大内”。大明宫是“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初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大明宫东、西、北三面城墙外筑有夹城,与兴庆宫之间有复道相连。大明宫内发现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朝堂及翰林院等遗址三十余处。


微信图片_20211217102424.jpg

大明宫丹凤门复建图


微信图片_20211217102429.jpg

大明宫御道及含元殿全景


唐代皇家建筑高大雄伟,气象万千。懿德太子墓道北壁的建筑图及东、西壁的城墙和阙楼,出檐远,斗拱比例大,阙楼姿态巍峨,施以红色,主要连接点为金铜饰件,展现了一组金碧辉煌、豪华气派的完整唐代皇家建筑图。


3.jpg

唐懿德太子墓墓道西壁《阙楼仪仗图》局部

 

唐长安城在皇城南部设置东、西两个市场,城中的工商贸易围绕两市展开。其中,东市是长安城的手工业生产中心,西市则规模更庞大、物品更丰富,且聚集许多外商,是当时著名的对外贸易市场,素有“金市”的美称,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

唐长安城西市在皇城外西南部,是唐代长安城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今遗址平面略呈正方形,面积0.96平方千米(公里),有纵横4条16米宽的井字形街道,将市区划分为9个方形区域。街道两侧有水沟、人行道、商业店铺等遗迹。店铺规模不大,面阔4~10米,进深3米余,店铺后多有加工作坊。遗址内出土建筑构件、日用品、装饰品、加工工具、钱币等遗物,对探索唐长安城都市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千门万户,百业兴旺,商品交易不断扩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制造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大量金银器窖藏文物的出土,可一窥当时长安城内的繁荣盛景。


2A4A8185.jpg 

唐 “开元通宝”铜钱

旧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开元通宝”是唐代初年开始使用的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做工精美。一般的开元通宝质量约4克,唐玄宗开元盛世之时,开元通宝的铜料增加了一到二成,这时的开元通宝质量约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开元通宝也多半是此时铸造。在样式上,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经过三百余年铸造,版别复杂。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样式大多与唐有别。


2A4A8190.jpg

唐 “拾两太北朝”银板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银板表面有锤揲痕迹,打造规整,首有穿孔。唐代银板、银铤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江苏丹徒等地多有出土。按其铭文内容,可以分为地方铸造和中央铸造。地方铸造主要来自于各地的土贡、赋税和进奉。送交到中央官府后,常常还要重新铸造,藏于国库或皇室内库。《唐六典》卷二〇记:左藏有东库、西库、朝堂库,这些刻有“朝”字的银板,是中央铸造国家库藏之物。唐代的金银铤、银饼、银板等物,并没有一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货币职能,只是作为财富用于储藏和大额支付,或作为打造金银器物的原料。


2A4A8187.jpg 

唐 “洊安庸调”银饼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洊安庸调”银饼錾文:“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彭崇嗣典梁海匠王定”“匠陈宾”。“租庸调制”是唐代前期以均田制为基础、向受田课丁征收田租、力庸、户调的赋役制度。《旧唐书》记载:成年男子每年需为国家服徭役20天,若不服役则可按每日三尺布帛折收,此即为“庸”。官府将所收之布帛,折变成金银等运往长安。洊安县在今广东省,唐时属岭南道广州。唐代岭南诸州是重要产银、用银之地。这块银饼是洊安县的庸调布帛折变为银,冶铸成饼,送交国库的赋银。

 

一砖一瓦雕刻精美 柱础铺首栩栩如生

这座璀璨夺目的城,少不了一砖一瓦的建造。透物见人,以小观大,这些唐代建筑构件文物,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唐都长安包罗万象、逸趣横生、百姓生活殷实的人间烟火气。


2A4A8167.jpg 

唐 莲花纹瓦当直径

旧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构件,其形制是为半筒瓦连接一圆形或半圆形瓦头而成。用于覆盖建筑物的檐际椽头,有保护檐缘、排水、装饰轮廓的作用。自南北朝时期开始,随着佛教兴盛,莲花纹样也流行开来。莲花纹瓦当在唐代极为盛行,从新疆至东北,目前出土的唐代莲花纹瓦当与长安城的纹样基本一致,表现出强烈的统一性。


2A4A8170.jpg

唐 兽面纹瓦当1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祭坛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2A4A8169.jpg

唐 兽面纹瓦当2

旧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瓦当面模塑高浮雕兽面,兽面弯角高耸,怒目圆睁,獠牙外突,神情威猛狞厉。兽面纹瓦当多被用于皇家宫殿寺庙等建筑上,兽面是狮子形象的夸张演变。狮子也称狻猊(suān n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也是佛教瑞兽,其形象用于屋脊瓦当上具有镇宅辟邪的吉祥寓意。


2A4A8197.jpg

唐 莲花纹方砖

陕西省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砖为方形,中心一圆形莲花纹,两条圆形凸棱与连续卷草纹将砖面填满,四角分别以莲花填充,以联珠纹和宽棱做边缘,砖面纹饰清晰华丽。莲花纹方砖不仅在唐代宫廷建筑遗址中多有发现,纹饰相同的方砖在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出土,见证了以唐王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交往之频繁。


2A4A8166.jpg

唐 莲花纹陶柱础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韩森寨段伯阳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莲花形座,中间有插柱孔。柱础是承托房屋立柱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它起到承重和稳定房屋框架的作用,同时为保护柱脚,柱础一定要高于地面,才能起到防潮防蛀的作用。南北朝至唐代,随着佛教艺术的兴盛,莲花纹作为主体纹饰开始流行起来,圆雕立体的莲花覆盆式柱础也是当时流行的样式,样子美观大方。


2A4A8179.jpg

唐 天八玄武大内砖

陕西省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砖面有条形纹, 边上模印印章式“天八玄武大内砖”字样。“天八”指天宝八年,玄武代表北方,“大内”指的是唐代的三个重要的宫殿群,分别是太极宫、兴庆宫和大明宫,合称为“三大内”。“天八玄武大内砖”指的是唐天宝八年在大明宫院内北边的修建的一处建筑用的砖。


2A4A8182.jpg

唐 鎏金铜铺首(2件)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庙家寨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铺首,又名兽环,一般做成薄片形,以利于镶嵌于门扉之上。据记载:“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其第九子叫椒图,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可见铺首上的兽面形象应该就是椒图。春秋战国以后,铺首就成为门环上常见的装饰,有驱妖辟邪的作用。


2A4A8173.jpg

唐 鸱尾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祭坛出土

昭陵博物馆藏


鸱尾是古代屋顶正脊两端使用的兼具构造性与装饰性的建筑构建,外形似鸱鸟的尾巴而得名。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开唐代以山为陵的风气之先,陵冢即九嵕(zōng)山主峰,陵前地势开阔,有祭坛等建筑遗址。从这件鸱尾可以遥想唐时昭陵前建筑的宏伟壮观。

今天,我们从“都城建制”这一认识城市的基本维度入手, 按照城市考古区域规划展线、以古今对照的方式呈现长安千年的城市遗珍,走进展厅,相信您一定能在吉光片羽中一窥古都昔日繁华。

 

未来

我们还将继续推出展览解读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