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动态 媒体新闻 正文
博物馆里的“运动会” 发布时间:2022-02-22 11:11 |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20222110515.jpg

现代黎族粉枪火药枪


清代赖尚元《龙舟大神宝像图》轴


HNB24300.JPG

民国时期网球拍发展史展示模型


东汉红陶杂技倒立俑


微信图片_20220222111659.jpg

唐代三彩马


文|海南日报记者 赵优


2022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各国冰雪运动健儿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令无数人振奋。体育这一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为“更团结”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2月15日元宵节当天,海南省博物馆推出“博物馆里的运动会”微型展,精心遴选多件包含运动元素的馆藏精品文物,以图片的方式进行展出,为北京冬奥喝彩。

中国传统体育融合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是先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远古走来,每一项运动都有它的文化背景、民俗传说和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东汉红陶杂技倒立俑、唐三彩马、东汉绿釉狩猎纹陶壶、民国时期网球拍发展史展示模……一件件文物,讲述了马术、跳水、射击、网球、射箭、击剑等多个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史。


文物里的奥运“元老级”项目

荷枪实弹的运动员,枪声四起的打靶场,几乎每届奥运会都把射击作为先声夺人的“开篇”和“头彩”,让首块金牌在鸣枪声中诞生。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中,中国队运动员杨倩在女子十米气步枪比赛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该届奥运会首金,也延续了中国射击队的光辉纪录。

早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射击比赛就已打响,并与田径、游泳、举重等项目并列为奥运“元老级”项目。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冠军,取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其实,射击运动最早起源于古代狩猎活动。人类祖先在进入农业生产时代之前,需要频繁狩猎动物并赖以生存,因此对目标的精准打击,早已刻在了人类竞技的DNA中。

在海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通长143厘米的现代黎族粉枪火药枪便是黎族男子狩猎的工具。“黎族人民依山傍水而居,以农耕、狩猎为生计。在海南黎族的传统狩猎活动中,粉枪是狩猎的主要工具,也是黎族猎手们的日常防身武器。”省博物馆讲解员李天棋说,在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中,粉枪作为革命武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历届奥运会中,中国跳水队从未让人失望。在跳水比赛的跳台项目中,倒立起跳就是运动员的准备动作之一。这对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及身体控制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姿态矫健的东汉红陶杂技倒立俑,正是对倒立这一杂技表演项目的生动刻画。由此俑也可想象运动员只有通过苦练身体柔韧性及平衡能力,才能将倒立起跳做得平稳和干脆利落。

杂技是我国古代娱乐形式之一,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称各种技艺为“角抵俳优之戏”,又称“百戏”。到了汉代,杂技逐渐成熟,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全盛时期,涵盖的内容有都卢(爬竿)、履索(走索)、履火(钻火圈)、冲狭(钻刀圈)、抛剑、弄丸、倒立等,种类繁多。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奥运比赛中的不少运动项目打着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随着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一些运动项目也作为“舶来品”被互相引进,推动着世界运动文化的繁荣昌盛。

几千年前,人类认识到可以借助马匹的速度和力量提高自身的机动能力。从此,马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里的重要伙伴。马术原本是人驾驭骑乘马匹的技能,现已逐渐发展成为在竞技场上检验人马配合,协同工作能力的独特体育项目。在1900年的第二届奥运会上,马术超越障碍就是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中国马术历史悠久,马术运动也曾盛极一时。在汉唐时期,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热衷于骑射、马球等马术娱乐活动。海南省博物馆所藏的唐代三彩马,四腿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梳理整齐的三朵花式马鬃和有花纹装饰的马头革带精致逼真,将家马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赛龙舟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也是很多中国人熟悉的体育项目。2021年8月,在东京奥运会皮划艇的比赛场上,作为展示项目的中国龙舟划入了奥运赛场。”李天棋介绍,  龙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近年来更在全球多个国家快速兴起,并于2010年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在海南省博物馆,由清乾隆时期民间画师赖尚元所绘的《龙舟大神宝像图》轴令人称奇。该画作为金描工笔重彩画,是一幅道教内容的水陆画,画家将庞杂的180多个帝君神仙各式人物小规模组合,运用对称手法,让人物生动形象、排列错落有致。绘画的颜料采用多种矿物颜料,虽经250多年仍光彩鲜明、富丽堂皇。 

此次微型展中,民国时期网球拍发展史展示模型装裱精致,里面所放的5只木质网球拍材质相近、颜色各异,握把处均缠有胶带,右下角则钉有四张不同动作的击球画像。虽然年代并不久远,但仍能看出网球这一“舶来品”在国内的传播。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网球的男子单打与双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就将网球列入比赛项目之一。

“网球拍作为击球工具,制拍的原材料伴随时代变迁一直在变化着,历经羊皮纸、羊肠线、木材、金属,最终才到现代常见的碳纤维。木制的网球拍虽然笨重但具有一定的艺术及收藏价值。”李天棋说。


海南少数民族运动大放异彩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不少历史悠久、民族色彩浓郁的特色运动,在此次微型展中大放异彩。

奥运会中,柔道、跆拳道、举重等力量型项目比拼激烈,徒手较量的竞技运动总能让人热血沸腾。在海南,也有着一项体现力量的传统体育项目——拉乌龟。

黎族人民在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经常会进行这项运动。比赛是在一块平地上划好界限,以数米长的麻绳或山藤两头分别系在参赛双方的腰间,双方背对背,双手扶地,似乌龟爬行式向前用力拉对方,不准双手(脚)离地,如将对方拉过规定的界限则为胜者,其有趣之处在于类似趴着拔河,是一种比力量、比技术、比耐力的活动。

如果说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等奥运体操项目动作难度大、技术复杂,具有一定的惊险性,那么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健美操就“平易近人”得多,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海南省博物馆所藏的现代苗族发绣《海南少数民族风情图》,就描绘出具有海南风情的健美操——打柴舞。这幅苗族发绣描绘了海南三大少数民族黎、苗、回族的生产生活和节庆场景,其中有一处场景便是少数民族同胞欢天喜地共跳打柴舞。打柴舞又叫竹竿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因为节奏明快、气氛活泼而广受欢迎。

相传发绣源于唐朝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头发坚韧光滑、色泽经久不退,使得发绣作品更利于人们收藏。苗族发绣的生产制作过程十分严谨,从搜集头发到制作完成需要数月乃至一年时间,堪称海南少数民族工艺品中的一朵艺术奇葩。

本版图片均由海南省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