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献 文献中心 正文
于右任 草书节录《论语•颜渊》轴 发布时间:2024-10-11 10:20 | 浏览次数:

释  文: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哉?

款  识:李董先生,于右任。

钤  印:右任(白文方印)

作者简介:

于右任(1879—1964),初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今咸阳)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后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工书法,其书初从赵孟頫(fǔ)入门,后改攻北碑,以魏碑为基础,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开蹊径。中年后专功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时称“于体”。首倡“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

此轴草书吸收章草的特点,字字独立,笔速雍容,气息高古静穆。

于右任的草书取法于北碑,同时兼有晋唐行草遗韵,整体上大气连贯,呈现出浑厚质朴之美。其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确、美丽为原则,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在重印。他在《标准草书》序中写道:“新国家之建设,尤利于进步之文字,以之推助而速其成功,欧美各强国,科学进步,文字亦简,印刷用楷,书写用草,之者,皆道其便,吾国文字,书写困难,欲持此自立于竞争剧烈之世界,其结果则必遗不变,不变则全部落后……,文字改良,虽为节省时间之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广,总吾全民族将来无穷之日月计之,岂细故哉。”可见,其推动草书标准化的进程,非为艺术扬名立万,乃为儒者经世济民之拳拳爱心。他曾说:“有志者应当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画皆余事耳”。于右任书法之美不只在纸上,更在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