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献 研究动态 正文
万宁白鞍岛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3-08-01 06:48 | 浏览次数:

万宁市位于海南省东南部,东濒南海,地形为大陆岬角,沿海多基岩岛屿。该海域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航线之一。

白鞍岛又名外前岭,位于万宁市和乐镇英豪半岛以东,距陆地约4公里,岛屿面积0.25平方公里。其名称来源:白,是因为岛上多花岗岩,岩体为灰白色,多半裸露在外;鞍,是指山体的形状,该岛两头高,中间低,形似马鞍。另外一种说法是,此岛距后鞍岭近,远望呈白色,测绘人员在地图上注称白鞍岛。该岛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面向内陆,东南朝向外海,明暗礁石很多,古今船只很容易触礁沉没。尤其古代帆船没有机械动力,如遇东北季风盛行,随风漂覆,极易发生海难。该岛的西南侧有一天然的半月形港湾,恰能躲避风浪,是船只避风良港。白鞍岛海底拥有迷人的珊瑚群,是目前海南沿海海水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由于岛上没有淡水,无常住渔民,未进行开发。目前该岛由当地海事部门管辖,有航标灯塔一座。

此次调查是我馆南海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环海南岛水下文化遗产调查”万宁段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还要对万宁市的甘蔗岛、大洲岛等海域展开调查。本次工作由水下中心的李钊、张聪、韩飞、贾宾四位水下考古队员共同完成。我们根据前期掌握的资料并结合渔民提供的新线索,同时根据天气、海况、船程等实际,制定了对白鞍岛海域进行浮潜观察和水下探摸相结合的调查方式。经过实地的考察,我们把下水点选在西南港湾内。该探摸点最大深度12.3m,水下能见度6m-10m,水温25°-26°,水流平缓,小于30cm/s。水底为珊瑚细砂,有部分珊瑚礁,水下多海鱼、刺豚、海胆、海星、水母等海洋生物。港湾外水流急,水温变化较大。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白鞍岛海域发现建筑用石构件和青花瓷片。该建筑石构件埋藏在砂土下面,呈长条状,长约50cm,宽15cm。发现的青花瓷片年代初步判断为明末清初。这些收获使得本次调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且为下面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下一步将采取多波束声纳扫描和重点海域水下探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入调查。